昨晚和主管同事們同我現在所待部門內最頂尖的主管一起吃飯

看到的是一個成功人士的企圖心和自信

這的確是一直站在浪頭上的人才會有的特質

 

姑且不論自己對於他的理念和做法是否完全認同

起碼聽他分享對想得到的東西和想完成的目標

有著一定要 絕對要 不得到會死掉的那種飢渴心態

我是完全折服 十分欽佩的

這絕對是因為他背後有著堅定的信念和決心去支撐著

才能讓他始終堅持從不輕易放棄

 

當一個人在職場上 團體中 拿到最頂尖 達到最TOP

不斷的超越別人 卻始終找不到競爭對手

是真的會感到寂寞 也會缺乏再進步的動機

但換個角度想 那也許是因為著眼點在於業績導向

也是因為那對他來說

對很多人來說

是件很重要的事情

 

有個觀念和大家分享

心態和觀念對了 自然而然就會去做那些對的事情

而當你持續在做對的事情

就會自然而然的慢慢導向你想要的那個結果

假若還是不清楚該怎麼開始?

"聽話照做"就對了 因為那是前人的成功方式

一定有其價值和精髓

 

老大前幾天跟我說 最近比較認真開始跑囉?

其實有點小慚愧

雖然有把對自己要求的門檻給達到

也算過了公司的高標

但從帳面上來看

似乎就是少了那麼一點更上一層樓的企圖心

 

說真的 可以多開發市場 多跑些報導進來  

藉此多賺點佣金誰不喜歡?

主要是因為我想沉澱一下

 

假若沒有每段時間 針對市場現況和個人去做調整

久了就會固定住一個模式

一套"專門"用來開發

可以保證你99%可以開發成功的模式

 

成功的確有模式可循

正如台北的頂尖主管分享

他們有設計出一套SOP

10秒自我介紹 30秒寒暄 20秒切入主題 10分鐘開發話術

10分鐘close案子

老實說這真的是一套設計完整

 有效率又能保有一定成交率的模式

 

但假若只是為了開發成功

就失去了我最重要的目的

進入媒體界後

我就很清楚

在這裡 我可以得到的是我想要的人脈

而且是有創業經驗 在市場和業界上最頂尖

老闆和專業經理這類的人脈

 

在商言商 固然是生意根本

但假若未來要創業 要尋求幫助

這套模式開發出來的客戶和朋友

未必會願意幫你一把

 

差別就在於

今天我找你報導 我想要的是

我真的覺得你這間店這公司很有潛力

未來一定可以做到一定規模 回饋社會

我想要幫助你 也想要從你身上學到東西

 

著眼點不同 做的事情就會不同

扣掉開發採訪和報導後的服務

很多時候我和客戶們聊的

是為什麼創業 怎麼創業

想要怎麼把這門生意做大

店內作業流程和人力管理如何做最有效率的規劃

找到機會我就會認真的參與其中

甚至投入資金一起經營

這些都是在投石問路 為自己未來的計劃鋪路

 

為什麼會選擇這樣做?

努力的做 達到主管級的百萬年薪

不是走路有風 家人也沾光嗎?

因為我要的真的不只是這樣 

 

和大家分享一個問題:)

創業需要多少資金?

想想看 也和周遭的朋友分享一下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阿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